
想
必(bi)大(da)家(jia)在地鐵站時
都會發(fa)現幾(ji)個這樣的柱(zhu)子(zi)吧?
偌大(da)的立柱阻(zu)礙了視(shi)線
看手機(ji)的(de)“低(di)頭族”還會可能不小心碰到它
“哎,我可沒動!是你自己(ji)撞過(guo)來的!”
而(er)青島地鐵(tie)1號線大(da)膽創新了(le)一種
“車站無(wu)柱設計”
可這(zhe)究竟為何物?
其(qi)實,顧(gu)名(ming)思義
就(jiu)是站廳層內無立柱(zhu)
從(cong)而,大大提升了(le)站臺的(de)空(kong)間感
整個站臺都感覺一覽無余了有(you)木有(you)!
暗挖站廳無柱車站
是一種(zhong)新型建筑(zhu)結(jie)構形式(shi)
建筑風格獨(du)特,站廳層公(gong)共區空間大
視(shi)野開闊,結構工(gong)法特(te)殊(shu)
綜合(he)管線布置靈活且裝修美觀
話不多(duo)說,直(zhi)接上(shang)圖
讓小(xiao)伙伴(ban)們更直觀地感受(shou)一波兒
這是青島地鐵(tie)1號線的農業大學站
可以看到站廳內有一排的立(li)柱
雖(sui)然(ran)也好看(kan)
但是(shi)我們(men)
不光追求安全
還追求美的極(ji)致!
當當當當~
這就是已經(jing)開通運(yun)營的第一個無柱車站(zhan)——瑞金路站(zhan)啦
是不是可(ke)以一眼看穿、毫無(wu)障礙
酷吧!
再給大家看(kan)看(kan)示意圖
傳統車站設計(ji)示意圖
無柱車站設計示意圖
弧形中板三(san)維立(li)體圖(tu)
是不(bu)是這樣一對比
各位小(xiao)伙伴們就更能理解何為(wei)無柱車站(zhan)啦(la)~
青島(dao)地鐵1號線在(zai)建設過程中
就一直立足以人為本、為人民服務(wu)的理念
為了更好(hao)實現地下(xia)空間的充分利(li)用
提升地鐵車站的(de)城市服務質(zhi)量
建設者們通過(guo)打破(po)傳統設計,創(chuang)新設計理(li)念
對車站公共空(kong)間充(chong)分進行優化設計
在車站內部結構設計過(guo)程(cheng)
打破傳統設計思路
(傳統設(she)計:板---梁---柱的傳力(li)方式)
研究出如同(tong)一(yi)座趙州橋的拱橋受力原理
創新性(xing)利(li)用(yong)拱橋結構受力原理
將(jiang)豎向(xiang)荷載(zai)轉化為沿拱軸的(de)推力
并將推力(li)傳至(zhi)側墻
從而(er)實現地鐵車站大跨中板(ban)的支(zhi)撐(cheng)體系
這樣(yang)一直(zhi)以來
在建設中存在的“老大難”
就被有(you)機解決啦!
怎么樣?
是不是看(kan)起來就很“膩(ni)害”!
快點夸我
另外,本項技術的成果應用在2018年(nian)11月(yue)
獲(huo)得青島市職工節(jie)能減排合理(li)化建議“金點子”
并于2020年8月取得發明專利證書
目前已成功應用(yong)于青島地鐵1號線(xian)薛家島站(zhan)(zhan)、小村莊(zhuang)站(zhan)(zhan)
水清溝(gou)站、瑞金路站等多項(xiang)實體工(gong)程中
除了瑞金(jin)路站(zhan)已開(kai)通以外(wai)
其他在建的(de)無柱車站也在裝修的(de)收尾(wei)工作
相信在不久的將來
就能很快與(yu)大(da)家見(jian)面
通過優(you)化(hua)設計方案后
不(bu)僅(jin)使(shi)車站(zhan)中板受力更(geng)為合理
而且大大提升(sheng)乘客對車(che)站空間(jian)感及舒適度的體驗
還(huan)有利于消防疏散及(ji)室(shi)內裝修效果(guo)
為后期青島(dao)地鐵的運營服(fu)務品質提升奠定基礎
開(kai)拓了(le)地(di)鐵設計新思(si)路(lu)
并(bing)且起到全線網推廣應用的引領示范作用
這樣的安全又可靠(kao)的設計小伙(huo)伴們喜不喜歡呢(ni)?
等開通(tong)運(yun)營后歡迎大家坐著地鐵來打卡呦~
輕(qing)點(dian)夸,我(wo)怕(pa)太驕傲(ao)!
- 青島市地鐵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2021年第二次社會招聘公告 2022-05-24
- 青島市地鐵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2021年第一次社會招聘公告 2022-02-25
- 戰“疫”復工在行動益群公司進一步完善地鐵大廈疫情防控措施 2021-03-09
- 青島地鐵集團成功舉辦 2號線車輛基地高壓觸電事故應急演練 2017-01-27
- 青島地鐵工程建設安全質量隱患排查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 2017-01-27